在U17亚洲杯的赛场上,U17国足的命运仿佛被捧得高高的同时又重重摔下,这成为了最真实的写照。上村健一率领的队伍在比赛中连续两场败北,分别输给了沙特和乌兹别克斯坦队,提前一轮便宣告出局。面对最后一轮与泰国的荣誉之战,人们的眼中满是不解与遗憾。从昔日的“东亚杯”冠军到如今的亚洲杯小组出局,仅仅两年的时间,这一落差让人无法接受。
这支队伍的起源可追溯到恒大足校的班底,再辅以山东泰山足校的优秀尖子生。最初的主教练是来自恒大足校青训的教练中村雅昭。这支原本不被寄予厚望的队伍,却在U15东亚杯上以出色的表现力克日本同龄球队,成功夺冠。那一刻,高洪波微笑着为胜利者颁奖。而宋凯,彼时还未正式上任,错过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恒大足校的球员们擅长踢传控流,而中村雅昭的技战术也以传控为主。他们与日本队交锋并取得胜利,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球员并非不能踢传控,而且也能踢好传控球。
随着宋凯的上任,U15国足进行了重组,新任主帅同样是日本教练,只不过从中村换成了上村。这里是否存在一个疑问:同样是日本教练,为何在技战术打法上会有所不同?是否上村健一的战术比中村的要更好?
然而,遗憾的是没有如果。在U17亚洲杯的前两场比赛中,球迷们惊讶地发现U17国足的表现与两年前的“东亚杯”冠军判若两队。他们更多地是在进行回传和长传冲吊,而那熟悉的传控足球的影子已经消失无踪。上村健一的战术选择被批评为过于功利,只注重回传和长传,不需要中场控制,这让恒大足校的球员们感到无所适从。
有报道指出,在U17国足与乌兹别克斯坦的首发对决中,恒大足校的球员只有五人上场。然而结果证明,即使是这样的阵容也未能发挥出预期的效果。问题在于,恒大足校的球员们平时训练的就是传控足球,如果让他们整场进行大脚传球,可能并不适合他们的技术特点。
赛后,上村健一将球员们的体能问题作为失利的原因之一,表示他们在60分钟后便难以维持比赛。这似乎是在为自己的战术选择甩锅,而不是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这样的态度与日本教练习惯的责任担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总的来说,上村健一与中村的唯一优势可能就在于他的执教文凭和一些表面上的经验。对于这支队伍的未来走向,或许我们应该更多地反思和调整战术选择,而非盲目地更换教练或队员。
当终场哨声响起,一些U17国足球员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放声痛哭。他们的不甘心、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梦想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脆弱。或许有些人喜欢摘桃子,但最终摘到的可能是苦果。对于“日本成耀东”的称号,或许我们应该更加审慎地看待。
这样的结果令人痛心,但也是一次宝贵的教训。希望在未来的比赛中,我们能够看到更加成熟、更加团结的中国足球队,走出低谷,再次崛起。